南京是什么?
一千人南京人心中,或許有一千個答案。
但每個人都不可否認的是,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們都在不知不覺地重新發現南京,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。
的確,一座城市的精神必然是滾滾東流的“活水”,不斷澎湃著時代的最強音,也在帶動著整座城市同頻共振。
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?;蛟S你已經注意到了,總有那么幾張“南京面孔”一直在激勵著你,而南京城也在用她的努力,不斷煥發著新的風采,讓你置身其中,深受感染。
?
南京,對于你來說是什么
2017年9月,10位被遴選出的南京城市代表,作為“南京面孔”,在紐約中央火車站以文化的方式講述南京,推動南京走向世界。
南京城頓時掀起了一股熱潮。無論是老南京人,還是新南京人,都自發地參與其中,敘說或感受著南京的感染力。
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異賓,是首季“南京面孔”的10位代表之一,也是唯一來自高等學府的代表。
在張異賓看來,對于他個人來說,能夠讓自己生命當中最光亮的一個部分,和南京這座城市融在一起,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。
排球名將趙蕊蕊則入選了第二季的“南京面孔”。如今的她已經跨界成為一名作家,出版了不少科幻題材小說。
對于趙蕊蕊來說,南京就是那“忘不掉的味道”。以前下午放學后,她總喜歡在路邊攤吃一碗鴨血粉絲湯。還有夫子廟的涼粉,“一定要是街邊的那種?!壁w蕊蕊說。
如今,“南京面孔”公益項目已經走過三季。講述平凡人的不平凡事,以及不平凡人的平凡事,這是“南京面孔”公益項目所倡導的核心理念之一。
成立于2010年的南京金陵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,對該項目提供了大力支持。他們一直致力于探索屬于南京特色的文化藝術運作模式。
如果說“南京面孔”是創新個體的故事,展現了在南京古城孕育下南京人的精神面貌,那么基金會所倡導的另一個公益項目“南京禮物2028”,則堪稱南京人獻給南京城的一份生日厚禮。
2028年,南京將迎來建城2500周年。南京金陵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于2019年發起了城市文化傳承發展公益活動——“南京禮物2028”。
這項活動計劃從2019年起,每年為南京尋覓10件城市禮物,持續10年,最終為南京建城2500周年獻禮。
目前,第一季的“南京禮物2028”已經評選出爐,“世界文學之都”稱號、復刻重印的《十竹齋箋譜》等,成功入選了首批禮物。
評審團專家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常進認為,“南京禮物2028”的評選意義深遠,將對南京文學之都的宣傳起到持續性作用,也是南京國際影響力的一種長期積累。
?
時代價值和生長的力量
從形式上看,“南京禮物2028”是不限的,可以是一個稱號、一棟建筑、一個空間、一個活動,甚至一道美食亦或一本書。
同樣,“南京面孔”的產生歷經人物收集、網絡投票、專家評審等多個環節,也是來自南京各個領域、行業和年齡段。
他們當中,有讓秦淮花燈綻放在世界四十多個國家的非遺傳承人,有國際超模,也有堅持做了近50年餛飩的個體戶。
但有一點,也是活動主辦方南京金陵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所格外看重的,就是無論是“南京禮物2028”或“南京面孔”,要面向未來,具有“生長的力量”。
在基金會的運作理念中,“保護”是一方面,“發展”也是一個核心的關鍵詞。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,根本意義在于更好地發展。
比如“南京禮物2028”之一,聯合國授予的“世界文學之都”稱號。頒獎詞寫道:從天下文樞到世界文學之都,愿文學之光輝耀金陵,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。
還有復刻重刊的《十竹齋箋譜》,再現了四百年前明末清初篆刻家的技藝風采。當時,這套作品被譽為世界印刷史“彩色套印版畫開端”。
南京金陵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,《十竹齋箋譜》證明了早在四百年前,南京京就是一座孕育著創新的城市。而在四百年后的今天,對于正著力打造“創新名城、美麗古都”的南京來說,“十竹齋”品牌的復興,既是對經典的致敬,更是對南京城市創新精神的傳承。
同樣,“南京面孔”也并非簡單的選秀,而是要讓觀眾觸摸到南京的溫度,讓市民感受到“信念、情感、磅礴”的城市力量,為生活在這座城市感到自豪、幸福。
比如,當選了“南京面孔”的動畫制作人趙銳說過,如果換到另一個地方,可能自己未必有今天這樣的成就。
他說,感覺南京和其他大城市不一樣,不浮躁,讓人能夠沉下心來做事情。
?
發現和宣傳南京,是每個人的事
“南京面孔”試圖以普通人的視角,去傳達南京當代城市的面貌,這是在南京金陵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的推動下,國內首個以人物推廣城市的公益宣傳活動,是一種全新的嘗試。
不難發現,無論是“南京面孔”還是“南京禮物2028”,無形中都組成了一個不斷迭代更新的南京“城市基因庫”,成為傳播南京形象的“最強陣”。
感受南京,發現南京,終歸要去敘說南京。就好比作家葉兆言在《南京傳》入選了“南京禮物2028”后表示,南京值得寫,也愿意寫。
即便如葉兆言這樣的大家,也在經歷一個不斷發現南京、認識南京的過程。盡管他曾經以為不會再寫南京,但最終,他還是用一本《南京傳》,以描寫南京的盛衰興亡為基礎,道出了整個中國的滄桑巨變。
在南京生活了幾十年,葉兆言也慢慢養成了一種隨遇而安的性格。無意間,不斷發現和解讀南京的他,也成了南京城市形象的代言人。
但其實,發現和宣傳南京,未來不單純靠這個“基因庫”。
正如南京大學教授張異賓在入選首季“南京面孔”后所說,他希望每個南京人都把宣傳南京,當成自己的事情。
向外界傳達一種有血有肉、更加鮮活的南京城市形象,長期來看,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。這樣的理念,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年輕人。
比如在“南京禮物2028”第一季的頒獎儀式上,南京市外國語學校學生會主席王舒逸作為青年學子代表上臺頒獎。
他說,“南京禮物2028”的評選在學校引發了強烈反響,南京外國語學校同期發起了相關主題活動,利用校友平臺,聯動在外的留學生共同宣傳南京。
南外學子中,出國留學的比例相當高。用王舒逸的話說,出國在外的留學生們,無形中也是一個個南京的“形象大使”,可以將南京的文化名片,交到海外更多人的手中。
?